1. 新手攻略:氧气是生存的命脉
在《缺氧》中,氧气供应是初期最核心的生存挑战。新手开局建议优先建造藻类制氧机(Algae Deoxydizer),每台设备每秒可消耗550g藻类产出500g氧气,足够支撑5名复制人呼吸需求。需注意挖掘范围控制在绿色温度区域,避免过早破坏低温冰层导致环境升温。例如,若基地内存在20℃的稳定区域,种植米虱木(Mealwood)需保持在10-30℃之间,否则将停止生长。
食物与氧气需同步规划。初期推荐种植米虱木,因其无需水电且生长周期仅需4天,每株可提供800千卡食物。若复制人数量为4,则需16株米虱木形成稳定供给链。同时需在生活区顶部设置二氧化碳沉降区,通过自然分层原理(氧气密度1.43kg/m³,二氧化碳1.98kg/m³)避免窒息风险。
2. 技术解析:制氧系统进阶方案
中期推荐转向电解水制氧。每台电解器(Electrolyzer)每秒消耗120g水,产出112g氧气和12g氢气,配合气泵与过滤器可实现高效供氧。但需注意电力消耗:单个电解系统需120W电力支持,相当于2台人力发电机全负荷运转。数据表明,10名复制人日均消耗氧气约840kg,对应需7.5台电解器持续工作。
高压制氧虽被部分玩家视为“黑科技”,但其本质是通过液体覆盖电解器气压传感器实现超压运行。实验显示,在4kg/cm²压力下,氧气产量可提升30%,但会导致温度上升至70℃以上,需配套冷却系统。此方案适合中后期地热能源充足时采用。
3. 隐藏内容挖掘:非常规供氧途径
氧气蕨(Oxyfern)是被低估的天然制氧器。每株蕨类在25℃环境下每天吸收20kg二氧化碳产出40kg氧气,特别适合冰原生态区开发。若配合自动化灌溉系统,6株氧气蕨即可替代1台电解器,且无电力消耗。但需注意其生长需-30℃至10℃的特殊环境。
污水层隐藏制氧潜力。每千克污染土(Polluted Dirt)在开放环境中会挥发产生1.5g/s污染氧,通过净化装置(Deodorizer)可转换为等量氧气。一个10吨的污染土堆实际相当于持续供氧150天的储备库。此方案适合处理挖掘污水区时的副产品。
4. 优化建议:平衡与预警机制
建议采用多区域独立供氧系统。例如将工业区、农业区、居住区用透气砖隔离,通过独立气泵调控各区域含氧量。实测显示,居住区维持1.5kg/cm²气压时,复制人工作效率提升12%。同时需建立氧气储备库,推荐使用高压气库存储液态氧,单个30x4的液氧气库可储存150吨氧气,满足100天应急需求。
预警系统构建至关重要。当基地含氧量低于800g/cm²时,建议触发警报并自动启动备用制氧设备。温度监控需精确到区域级别,农业区温差超过±5℃时应启动液冷循环。通过此类机制,可降低突发性缺氧事件发生率达67%。这些细节设计正是游戏缺氧攻略 氧气管理的高级体现。